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物技术酿酒方向专业建设改
一、校企合作背景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一线中高级人才,因此需要高等教育加强技能型、应用型能力培养。生物技术在人类健康领域、生态保护领域、农产品及粮油质量安全领域、食品保健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助推器[1,2]。为应对社会对地方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亳州学院于2009年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然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这也导致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招生和录取呈现出明显下跌趋势。因此,解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必须加强校企间密切合作,走工学结合的路子[3,4]。深入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以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学时分配,将教学中理论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过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5,6],有利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为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成果的显现
专业建设上,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安徽古井集团、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泓森高科生态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双方确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生物技术“古井班”。从2010年开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校企间互动交流的动态培养模式[7],根据企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调整和修订了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8],最后形成相对稳定、效果明显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验实训中心双向推动,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硬件条件投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撑。已建立生物工程示范中心、微生物检测和研发中心。包括小曲白酒酿造实训室、啤酒酿造实训室、葡萄酒酿造实训室、保健饮品工艺实训室、液态发酵实训室、固态白酒生产基地(2014年6月由古井集团指导在校内建造6个窖池)、白酒理化检测实验室、酒类成分分析检验实验室、白酒品评实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搭建了综合性平台。
根据需求本专业方向细化定位为保健酒开发,并建成多功能温室,主要用于食药同源植物组培苗炼苗生产实训,为养生保健生物食品研发提供了必要条件。课程上进行有效整合,以啤酒中试发酵生产、白酒传统酿造生产、红酒酿造生产和微生物发酵制药小试发酵生产等校内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逐步形成模块教学[9,10]。并与企业进行教学互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为培养适合于皖北地区的酒企、药企和食品企业所急需的地方性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输出途径。
三、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及措施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为学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解决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1.制定适于皖北生物产业(酒类、食品)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强调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坚持理论够用的基本原则,培养高职院校高级技能人才。增加每门专业课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比重,并分散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并将其切入校企合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改变专业课的实习和综合实训集中在第三年或在学期末这种不利于课程理论实践相互融合贯通的做法。在专业课程内容上根据酒类酿造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需求和技能要求,及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以模块化(知识或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课程间相互缺乏协调,内容交叉重叠现象。
2.将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内容提前整合到理论教学之中,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校内教学模式。针对教学需求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具体生产操作技能。将依据项目作为载体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以发酵技术课程改革为例,主要依托于8个载体生产(啤酒、红酒、白酒、抗生素、活性酵母、氨基酸、谷氨酸和酒精)来完成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根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展创新性学生实验,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对接,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食品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获得国家、省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依托课程改革项目,确立专业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和基于专业的创新团队项目。
文章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网址: http://www.ywswjs.cn/qikandaodu/2021/0312/529.html
上一篇:基因工程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世界上第一辆生物基材料制造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