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营造良好的农产品供给侧生态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在长期以粗放式生产从事种植与养殖的情况下,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而农业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又致使农产品供给短缺,更缺乏高质量(安全、健康和口感纯正)的农产品,大量的农产品需要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近些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全国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以来,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得到了及时的遏制,生态环境开始“休养生息”,逐渐修复。
1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1.1 农业资源减少
1.1.1 水资源匮乏
中国一直属于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为2200 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位列世界第110位。全国2/3的大中城市水资源匮乏,而且水资源南北分别不均。
1.1.2 耕地减少
中国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到2020年保持在18.05亿亩以上亿亩基本农田不减少。但是目前土地仍旧存在退化严重的问题。土地荒漠化,绿色植被减少。荒漠化面积以每年2460 km3的速度侵蚀国土,涉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因为水蚀、风蚀等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水土流失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
1.1.3 物种锐减
综合环境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生存环境、栖息地遭到破坏,很多物种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甚至直接从地球上消失。华南虎、白鳍豚、高鼻羚羊等现在都很难再寻踪迹了。物种的消失,势必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使食物链变短,农业生物生长环境变得苛刻[1],最终导致作物减产。
1.2 农业环境污染加剧
1.2.1 农业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对农业有显著危害的有:SO2、HF、Cl2、臭氧和粉尘等。它们有的会形成酸雨,导致植物叶片枯萎,影响开花结果,造成土壤酸化,毒害农作物;有的通过雨水落入水中,致使水产品减产;有的直接在空气中存在,影响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而动物长时间吸入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可能造成呼吸道疾病。而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农业生产中也会产生有害气体。近些年来因焚烧秸秆造成雾霾天气也时有发生。养殖业中的畜禽粪尿发酵产生出的臭粪素,不仅对大气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对养殖场区周边的居民生活造成很多困扰。
1.2.2 农业用水污染
工业废水和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污染源。废水中常含有次氯酸、氰化物、苯、酚以及富氮等物质。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作物和喂饲家畜时,会导致作物生长受抑制,产量减少,土壤板结;动物重金属中毒,身材僵小。农业生产中对水的污染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受人诟病之处:
①种植业中长效高毒性农药滴滴涕、一六零五、六六六等在环境中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喷洒后在土壤中残留,抑或随雨水流入江河湖海,对土壤昆虫和水生动物都造成危害;不正当或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浮萍和浒苔等水生植物大量孳生致使鱼类缺氧死亡[2]。
②养殖业中,以万头猪场为例,每年产出的粪尿在3000万kg以上,污水排放量5000万kg以上。同时,粪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也会对水生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产生危害,由此畜禽养殖对环境的不友好可见一斑。
1.2.3 农业用地污染
在种植业中长期对土壤的单一化肥使用,一年多次耕种,造成土质恶化、土壤生产力下降;而因土壤生产力下降,又会持续施肥,进一步恶化土质。这是农业用地污染的一个恶性循环。同时用水污染,也势必造成用地污染。土地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农作物的根系最终富集在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内:如镉、铅、汞、铬和砷等,食用这些农作物后造成动物和人的“疼痛病”、“水俣病”和“佝偻病”等。地膜的使用泛滥也是用地污染源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地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但地膜弃置田间无法降解,又不利于作物生长,也会造成水源污染。
2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举措
环境之殇,事实上是发展思路之殇。曾几何时,唯GDP至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粗放式低质量的发展,中国即将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但十八大以后,国家对发展思路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应解决思路问题[3]。
文章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网址: http://www.ywswjs.cn/qikandaodu/2021/0223/489.html